深圳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曝光闯红灯行人

发布时间:2018-04-10 13:30:38
来源:天津食品网综合

在深圳新洲莲花路口的安全岛上,一个巨幅显示屏格外引人注目:它播放的不是广告或影片,而是路口闯红灯行人的照片。在附近工作的市民黄先生表示,这个路口人多车多,过去上下班高峰期,行人一窝蜂闯红灯过马路并不鲜见。“现在有了抓拍设备,闯红灯就让你‘露脸’,谁都要面子,闯红灯的人自然就少了。”

日前,公安部下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在全国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,行人、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治理。在这方面,深圳从2012年开始探索,形成了一套现场执法与科技应用相结合、秩序治理与宣传引导相结合的常态长效治理机制。

处罚标准高

对于闯红灯2次及以上、不听劝阻或引发交通事故的,处以100元罚款

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、行人“中国式过马路”一直是交通不文明行为的顽疾。深圳首先从制度保障上下功夫。

2012年,深圳修订《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》《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》,分别对两种行为做出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处罚规定:机动车途经无信号灯的人行横道,未减速和不让行的,处罚由200元提高至500元,记3分;行人不按信号灯通行的,罚款由20元增加到100元。

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法制科警官曾权表示,行人闯红灯,违法行为性质比行人其他普通违法行为更严重,危险性更大,应从重处罚;而机动车礼让行人是国际通行交通规则,深圳应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规定。

目前,深圳对于行人闯红灯实行分档处罚:一般情况下闯红灯罚款20元;早晚高峰时段闯红灯,或当“带头大哥”则罚款50元;对于闯红灯2次及以上、不听劝阻或引发交通事故的,处以100元罚款。“处罚力度高于国家标准,更有威慑力;分档处罚,则体现了执法的人性化。”他表示。

除了罚款、扣分,深圳还将斑马线不礼让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。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、行人闯红灯等行为都会被记录在案,并定期推送给前海征信、蚂蚁金服等信用机构。“一旦有这些记录,你将会在消费、贷款等方面受到限制。”曾权认为,这可以让广大守法市民获得更多好处。

“严查严管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”曾权表示,如果当事人积极改正,主动接受社会服务,比如身穿“绿马甲”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,就可以免除其罚款处罚。“让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交通出行习惯,才是我们执法的初衷。”

高科技发力

电子警察启用半年,抓拍行人闯红灯约13930宗,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改善

上下班高峰期,贯穿深圳中轴线的皇岗路车流密集。在许多路口,不时有交警手持设备,对不礼让斑马线的机动车拦截、拍摄取证。“高峰期平均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,就能抓到5辆车不礼让,尤其是在转弯路口。”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福田大队民警高昇说。

据介绍,受限于警力及道路状况,除了现场拦停,深圳交警还启动全市电子警察等设备,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为进行自动抓拍。同时,梳理全市视频探头界面,统筹组织各交警大队视频手动抓拍设备,对违反“礼让斑马线”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抓拍查处。

“和机动车不同,行人没有像号牌一样的身份识别标识,执法难度较大。”高昇表示,过去许多闯红灯行人以没带身份证、不记得身份证号等理由推脱,还有的甚至撒腿就跑,追都追不上。

高科技的加入,解决了民警执法难的困境。今年3月,一组来自深圳行人闯红灯曝光台的照片在网上广泛流传。照片拍摄了在新洲莲花路口闯红灯被抓拍的行人,并附有经处理的姓名和身份证号。“深圳曝光闯红灯行人”也迅速成为热点新闻。

这并不是深圳第一次曝光闯红灯行人。早在2017年4月,深圳在新洲莲花路口投用了一套人脸识别闯红灯抓拍设备,该设备用摄像头自动拍摄行人闯红灯行为,并在安全岛上的大屏幕即时播放。

“这种抓拍运用技术手段,实现24小时全覆盖。设置在路口,来往的行人都能看到,警示作用很强。”深圳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民警刘明介绍,该系统通过视频检测行人闯红灯行为,对人脸进行提取、识别,通过实时搜索比对,查找同个人是否多次闯红灯,并可通过数据对接,落实违法人员身份,对违法人员进行大屏显示相应信息。

数据显示,该系统启用半年期间,共抓拍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约13930宗;而该路口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从每小时约150宗,下降到每小时8宗,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改善。未来,深圳计划在更多路口推广这套人脸识别抓拍系统。

严管守尺度

曝光信息进行技术处理,显示了行政处罚的公开性,也保护了当事人隐私

从不礼让行人扣分罚款,到行人闯红灯要被曝光亮相,这些斑马线不文明行为的治理措施,并非深圳独有。

目前,在武汉、杭州、郑州等国内多个城市,已针对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的行为,出台相应的扣分处罚措施;而重庆、济南、江苏宿迁等地,也正尝试依靠人脸识别系统,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进行曝光。

然而,对于交警部门的“创新”之举,有的市民也有着不同的看法。家住深圳南山的蔡先生认为,随着城市发展,车辆增加,对于交通违法行为必须严加治理。“很多闯红灯行人脸皮厚着呢,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曝光。”

“把个人照片和身份证号码放到网上是不是有点过了?”市民陆小姐则表达了不同意见。她认为,违反交通规则,罚款、扣分都是正常的处罚手段,但将公布照片和身份证号码作为一种惩罚,很容易带来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。

对此,曾权表示,交警部门在发布的照片中,对行人的姓名及身份证部分数字进行了技术处理。“这一方面显示了行政处罚的公开性,警示人们在公共场所都应该遵守相关规则;另一方面也注重保障当事人的隐私。”

广东君言律师事务所律师颜昭雄认为,深圳交警隐去了违法人员相关信息,这种公开的性质就应该属于法治宣传教育。

“科技在为执法提供便利的同时,的确存在泄漏个人隐私的风险。”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杨小柳表示,智慧交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,市民的担忧也并非“杞人忧天”。深圳交警“闯红灯曝光台”引发争议的背后,体现了市民对个人隐私的重视。

杨小柳认为,执法部门积极创新的做法应当鼓励,但公众个人权益也需要得到保护。相关部门在引入新科技手段时,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防范。同时,还要加大宣讲力度。“这样既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,也能起到警示提醒作用。”

更多相关文章